展覽策劃:林珮淳、李家祥、賈叢林、葉正聖
文字是人類情感與思想交流的媒介,應用它於藝術創作的表現上更是人類藝術史上的重要風格,如書法藝術、抽象藝術、文件藝術、觀念藝術、到當代的資料藝術、網路藝術、數位藝術等,皆敘述了文字的魅力與文化內涵。「字.變.相」 是本人數位藝術實驗室在今年的主題,鼓勵同學從傳統文化到當代數位文化去思考文字與數位藝術的關係,並強調數位科技媒材與電腦程式的運算性、衍生性及隨機排列所產生的互動性,讓觀眾介入作品後去體驗作品的觀念。
因此,展出的作品包含有互動裝置與動態影像,如:「解構與建構」互動裝置,此作品乃企圖表現漢字的造字哲學,當觀眾進入感應區時,可因觀眾肢體的變化而帶動文字的部首與字元的重新解構與建構;「漢字Bar」則結合了「拉霸機」的形式與三字經的字句,經由拉霸的隨機排列,讓參與者在互動中認識三字經的有趣組合;「字殤」則質疑漢字在簡化後是否傷害了其原有的內涵?以互動形式讓觀者去體驗漢字在繁體與簡體之間的差異。另外一件「花鳥人」互動裝置,則利用傳統藝術的「花鳥字」為發想,以網路攝影機來分辨觀眾肢體的姿態,而呈現各種花鳥字所組合的人體影像;「口八囗(ㄨㄟ)」源於BBS站興起的表情文字“囧”字,利用不同漢字元素構成有趣的五官臉型,以網路攝影機截取臉部表情,而生動表現出每個人特有的囧字臉;「相生」則由視覺感知出發,探討身處環境中的現象與本質,當觀眾不經意的走過作品前方時,互動系統立即辨識觀者身上的色彩RGB數值,並即時在螢幕上出現色相名稱及色彩在中國文化上的形容詞,五個螢幕隨時因著行人的經過而變化影像;「達利的高跟鞋」的動態影像作品則以臉部五官呈現奇特的高跟鞋。
「字.變.相」 數位藝術展主動邀請觀眾參與作品的變化,以創造文字與科技藝術結合後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創意,藉由此展將藝術與科技;傳統與當代;觀眾與作品之間的議題與關係作了多元面向的詮釋,也挑戰了數位藝術在公共空間展出的可能性。
相關聯結 |
http://www.mocataipei.org.tw/mocastudio/exhibition/show21/info21.htm
- Aug 06 Fri 2010 15:21
字.變.相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